这周对A股是一个劲爆的一周,主要是9月政治局会议对提振资本市场的一些要求以及潘行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里公布的几个重大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可以说是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这两项政策要比降准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结合降息政策,基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向A股的“定向放水”。今天聊一聊一些后续A股的逻辑变化,而且似乎现在的A股出现了一条极具确定性的价值投资逻辑。
一、9月政治局会议的特殊意义
从十八大以来只有三次在9-10月份进行经济形势分析,分别是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第一次对资本市场做了明确表述,其中2016年是金融危机后、国内产能偏高、房价萎靡不振,2018年则是贸易战带来的A股萎靡、国外需求被打压的时候。
当下综合来看和2016年、2018年似乎面对着相同的问题,而对于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判断,2016年的要求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2018年则是“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当下则是“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总结来说这8年的变化从“防范风险”到“建立制度”,再到“引导资金入市”,因此从中长角度就可以看到水池已经基本修好,剩下的事情就是放水养鱼。
二、两个工具的意义
从这两个工具的介绍来看这两个的工具对象一个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一个是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规模上一个是5000亿元,一个是3000亿元。
对于第一个互换便利的工具操作来说可以理解为当名单内的金融机构看多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的股票的时候,它可以将手里持有的证券质押给央行,换来国债、央行票据等资产,向市场卖出,获得的资金再买入看涨股票ETF和沪深300成分股的股票,当完成获利后在执行反向操作。
从介绍来看第二个再贷款工具,即“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25%左右,这项工具可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等不同企业”。
这个工具可以理解为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由其进行股票回购和增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可以拿去央行进行资产质押换回同比例的现金进行贷款业务,而对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则是拿到了一笔利息为2.25%左右的低息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和增值。
假如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为2.25%,则对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而言则这笔回购和增持则是“零成本增强控制权”,这对于资产质量好、股息高的上市企业显然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工具。
总结来说,这两个工具显然是对A股做了一次8000亿的“定向放水”,对象则是上面提到的名单内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优质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
三、两个工具实施后的A股逻辑
因此总结来看,A股似乎已经出现了一条基本可以确定的投资选择逻辑,这条逻辑里基本会包含几个点:
1、应当属于沪深300成分股、关键股票指数或ETF的成分股;
2、高股息低市净(盈)率的优质上市企业,或者存在大量现金和未分配利润上市公司;
3、选择顺序则是按照再贷款工具里提到的顺序。
#A股全线飙升#线上股票配资网站